2023-03-13 10:59:28 来源:毒舌电影
有一个词,叫 " 厚古薄今 "。
(资料图)
大概是说,今时的人总觉得旧时的日子要好过今日,所谓孔子也要求周礼,所谓民国不如大清。
但放在电影上,你会觉得这个词真是扯淡。
比如胡金铨。
这些年大家对胡金铨也算是逐渐重视起来了,在徐克、李安、许鞍华、吴宇森、贾樟柯等人的大力 " 鼓吹 " 下,大家好歹也能对这个名字耳熟能详,但真正去看他的电影并看进去的,能有几个呢?
最近有一部胡金铨的纪录片——
大侠胡金铨
时长 220 分钟,分为上下集。导演找来了胡导生前的好友、徒弟们,想以此拼凑出他的一生。豆瓣开分8.9。 但,纪录片出了差不多十日,非但观看的人数寥寥可数,就连讨论的人也不多。可能在很多人的心里。大概老一辈的人恭恭敬敬地供着可以,但要真的去了解,恐怕又会满脸的嫌弃吧。不过 Sir 也不信这个邪。真正有价值的东西,放到哪个时代都应该是有价值的。只是希望这种被遗忘多年的价值。在当下,可以被重新找回来。
01
" 这就是大导演 "
还是得啰嗦两句,介绍一下胡金铨。
只要是热爱武侠片、或是拍武侠片的导演,是真的没办法绕开这个人。
甚至可以说,是他开启了一代 " 新武侠片 " 的美学创作。
从 1966 年第一部武侠片《大醉侠》开始,他创作了一系列的武侠电影,如《侠女》《空山灵雨》《龙门客栈》《忠烈图》《迎风阁之风波》《天下第一》《山中传奇》《大轮回》《画皮之阴阳法王》等等。
△ 《侠女》获得 1975 年的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提名
电影技法极为考究,镜头语言之前卫,服化道之精细,武打动作之美观。
前无古人,后无来者。
就拿《侠女》中的一个镜头举例。
那是徐枫饰演的杨之云,和白鹰饰演的算命先生被东厂番子追杀。
且打且退,忽见徐枫一个借力跃起,于竹林间闪转腾挪,攀至一高处,猛然间倒刺下来,一剑命中敌方要害。
仔细看。
当徐枫在空中翻滚时,其实动作并不是统一的,无论是方位还是姿态,分割来看并不连贯,但你在观影时却丝毫感觉不到突兀,为什么?
视线残留原理。
人眼所看到的世界其实并不是这个世界本来的样子,有时是大脑思维惯性,有时是物体在视网膜的残影。所以当胡金铨用抽帧的方式,并以 1/4-1/3 秒的短镜头来呈现这个翻滚的场景时,人的大脑,往往就默认它是连贯的了。
在《胡金铨武侠电影作法》一书里,胡导详细解释了这一技术——
" 把很少格数的胶片连接起来,观众就会因为视网膜残像现象,而看到螺旋式的跃起了。"" 不管什么剪辑学说也好,都认为一个镜头八格胶片这么短,人脑根本不能掌握当中的内容,所以是不可以将这么短的镜头连续地接起来的。那是剪辑的金科玉律。其后,我在剪辑时却像上面说的那样,将四格胶片的镜头连接起来。"
更有甚者。
我们为什么会觉得这个镜头有这么强的逼迫感?
那是因为胡金铨在这 14 秒的时长里,用了整整 19 个镜头,剪辑产生了速度感,而速度感很容易就调动起观众的 " 爽感 "。
于是如果你在大银幕上看这个镜头,之迅疾之凌厉,很难不会想到李白写的那句 " 十步杀一人,千里不留行 ",如此刁钻迅疾的刺杀,又有谁能阻拦得了呢?
也正是如此。
这部《侠女》在其后的几十年间,不断地被各大导演 " 抄 " 了个遍," 榨 " 了个干净。
不提那些跟风模仿的粗制滥造之作,只说著名的。
有直接致敬的——
比如张艺谋的《十面埋伏》、谭家明的《名剑》、陆阳的《绣春刀 2》和李安的《卧虎藏龙》。
李安曾说:
胡金铨启发了我
影响我最深的就是所谓的 " 气韵 "
还有空间处理的美学,视觉感
以及角色之间的关联互动
本质上来说
我认为这些比武大动作更重要
于是《卧虎藏龙》里致敬胡金铨的地方不少,但致敬《侠女》的,恐怕就是周润发与章子怡竹林那一场,不同的是,李安到底有想法,把这样的场景加诸了欲望的隐喻。
有学习抽帧技巧的——
比如王家卫的《旺角卡门》。
动作指导董玮说,里面黑帮厮杀压缩空间的处理方法是来自胡金铨的电影。
有学习剪辑技术的——
比如徐克的大部分武侠片。
徐克说了一件事,有一次他给朋友放胡金铨的电影,朋友一语中的——那不是跟你的电影这么像的?
徐克也不含糊:
对,我是他的灵魂灌注在我身上的一种结果。
△ 徐克在得克萨斯州的大学念书时,他的研究命题就是胡金铨的电影
最明显的就是《新龙门客栈》。
虽然本片翻拍自胡金铨的另两部作品——《龙门客栈》与《迎春阁风波》,但看换个镜头——
角色从轿子里飞出去。
或者,一掌下去轿子四分五裂。
这些技巧,在 1970 年拍《侠女》的时候也用过了,但怕观众说他抄袭,结果愣是给删了。
石隽(胡金铨 " 御用 " 男主之一)也曾聊起过——
《侠女》之中,有一个镜头——那是王瑞在轿子跃出来的场面,为了表达他功夫了得,那个轿子的顶向上飞开,而轿的四面就向外飞散——事实上是胡导演先拍的,但由于胡导演拍这部片拍得久,所以未公映已有人向模仿了和公映了 ......结果胡导演拍了也不用那个镜头,因为他怕观众以为他模仿别人的影片。
有的导演学习镜头与音乐的配合——
比如吴宇森的《英雄本色》和《变脸》。
《英雄本色》是港片暴力美学的杰作之一。
枪声结束,音乐才缓缓响起,观众被压抑、震慑的感情在此刻突然释放。
而这个节奏,也是从胡金铨学来的。
有的导演学习打斗的真实感——
徐浩峰的《师父》,一招一式后,停顿 " 亮相 ",强调了武打的真实,性命攸关之时,每一招都是经过深思熟虑,蓄势待发。
胡金铨也是如此。
哪有那么多飞天遁地的奇妙武功,不还是一招一式见真章。
送出的每一招,都要精打细算,直逼敌手要害。
也难怪徐浩峰说:" 我心目中最理想的武侠片是胡金铨先生的作品,我是他的 " 私淑 "(敬仰其人的学问、人品,虽然未得到他本人的亲自传授却把他当作自己的老师)弟子。
所以,哪怕是一部《侠女》,都像一个百宝箱。
就连影评人舒琪也说:"《侠女》是武侠界的《2001 太空漫游》,到现在还没有人可以超过,绝对没有一个人,没有一场戏,可以超越胡导演,可以超越《侠女》。"
不客气地说,他就是所有人的老师。
没有他,就没有徐枫,也可能不会有厚重的《霸王别姬》。
没有他,也许就不会有许鞍华,以及香港新浪潮的代表——《投奔怒海》。
△ 《投奔怒海》获得第二届金像奖的颁奖现场
其他人呢?
洪金宝至今回忆起胡金铨依然是一副孩童心态:
我都告诉你六十几尺我害怕啊
你还叫我跳
你拍我的影子为什么一定是要我跳呢?
胡叔叔我有对不起你的地方吗?
你要这样对我
秦沛至今谈起胡金铨对他的 " 压榨 " 还一脸骄傲:
演员、副导、助理制片
推车、放烟
全都都干上了
再说一个小故事。
吴宇森认识胡金铨,是因为胡导拍自己的处女作《大地儿女》。
他在这部电影里只是个群演,演一个日本兵。
本就是镜头一扫而过的 " 摆设 ",可,胡金铨叫来所有临时演员,告诉他们,扣子应该这样扣,枪应该怎么拿。
正好,他就站在了吴宇森的面前,用他做示范。
这么小小的事情他都做
很细心
真的对每一样都很认真
胡金铨也许不知道的是,他的 " 细心 " 会为 19 岁的吴宇森心里埋下种子。
让那时候的吴宇森才恍然大悟:
原来,这个就是大导演。
当吴宇森也成为大导演时。
不知他是否会有那么一瞬间,回想起来,成为一个大导演的威严与认真。
02
" 可不能违背原则 "
看到这里,你或许会想:这大概就是天才吧。领先于一个时代,并在后世不断被人以各种方式模仿。但真的只用 " 天才 " 这个词就能解释得了吗?显然不是。《刺客聂隐娘》。侯孝贤在拍摄过程中被媒体号称是 " 等风来 " 的导演—— " 一般的景都搭在摄影棚里,我不行,我要把景都搭在敞开的室外,只有这样,才能让自然的光、自然的风透进来。做戏服的丝绸,是我们从印度买回来的,丝绸的颜色和质地,是只能在自然光源下表现的。"
可,早在 60 年代的武侠片里胡金铨早就开始等,等风,等光,等一个正确的画面。
没错。
胡金铨之所以可以达到如此的成就,除却了所谓天才之外,更重要的是他的 " 偏执 "。
偏执地做到任何事情都要亲力亲为。
偏执地要求每一件道具每一个行为都还原历史。
偏执地等待每一片云的到来。
这不仅是对投资方的挑战,更是对那个时代的挑战。
举几个 " 变态 " 的例子。
《龙门客栈》,客栈外的影壁墙上这个白圈是干嘛的。
是东厂做的记号,还是酒家的标记?都不是。
胡金铨解释说,这是用来防狼的。
在大西北还会看到这样的圆圈,不过已经没有人知道为什么要画这些圆圈了。
这种细节都要管?
别急,还有更 " 变态 " 的呢。
向古画借鉴服化道,就是胡金铨常干的事。
《画皮之阴阳法王》被网友扒出来,是 " 抄 " 了《韩熙载夜宴图》。
△ 出自微博 @馒头 _ 控
△《韩熙载夜宴图》
《山中传奇》里石隽背的 " 行李箱 ",也是根据《玄奘取经图》设计的。
△ 当然,之后也用在《倩女幽魂》里
为了做 " 锦衣卫 " 和 " 东厂 " 的服装,胡金铨专门去故宫博物院查 " 出警图 " 和 " 入晔图 " ( 明朝皇帝出巡和回宫的画 ) 。
△ 《出警入晔图》 局部
△胡金铨根据国画画的手稿
这两张图很大,有几百尺长,内容也非常详细;问题就是太详细了,画上有五百多人,看了半天也找不出哪个是番子,谁是锦衣卫。
多亏一位馆员帮忙,找到了一张锦衣卫千户的画像,工笔,很详细,确实像明史上所描写的样子:" 着红底绣锦衣,配倭刀 ......"
你想想,假如电影里出现一个武将,身穿红底花袍子,腰里挂着日本武士刀,虽是写实,观众一定骂街!我就为了《龙门客栈》里的 " 斗笠 " 挨过骂,硬说是日本式的。总之,其中甘苦,一言难尽!
出自《胡金铨谈电影》
讽刺的是,这根据古画上 " 查 " 回来的资料,做的服饰还不免被观众骂 " 卖国 "。
△ 斗笠原型出自李思训《明皇幸蜀图》,资料来源豆瓣 @企鹅村的小胖
△ 《龙门客栈》里遭挨骂的 " 斗笠 "
那这份 " 认真 " 有用吗?
有用。
其一,真实。
锦衣卫在古画上是红底锦绣衣,那就按照古画上的做。
大侠入镜时不靠台词,眼神,动作。
就两根飘带,就将观众带入戏里。
我听到后面的观众一直说
你看 那个飘带是(多)很接近
我们武侠世界里的东西
其二,是颜色冲突。
《侠女》这一镜头里,前景暗色,后景的锦衣卫却身穿红、黄两色的制服,一撩下袍露出自己的锦缎下摆。
虽然画面被面前的石头故意遮挡了一半。
但,观众的注意力还是非常容易地被这几道鲜艳的颜色所吸引。
在这样的主观(侠女)视角镜头里,不至于失了追踪的重点,又能突出人物动作。
对于服饰、道具的认真,李安对于胡金铨的一丝不苟,着实叹为观止。
我们现在已经做不出 " 正确 " 的服装
他所有的设计,都有自己的小巧思。
再比如,搭建《侠女》里的将军府。
在胡金铨的笔记里写道:王府也不过五间门脸,门口不宜太高,太高则 " 违制 ",在古代会犯法。
" 二进 " 是 " 垂花门 " 或中门,平时不开,除非皇帝或王公来。
这种细节,观众会在意吗?
他就得过自己这关。
你甚至无法想象,一个导演,会带着男女主角为将军府里的布景做旧。
面对这样 " 轴 " 的认真。
倪匡也说:" 太认真了‘乎’ ? 还是应该就要这样认真 ? 我也一直没有定论,但胡金铨就是那样认真,却可以肯定。"
为什么?
要知道,那是一个商业快餐的时代。
彼时邵氏已经站稳霸主地位,开始 " 节衣缩食 ",于是邵氏出品,一件戏服几十个角色穿,一处布景几十部电影用,制作周期缩短,制作成本减少,务求越快越好。
原因很简单:观众不在乎。
看电影就是图个乐,还在乎这个跪拜礼到底符不符合明朝的范式?
于是,那个时代的胡金铨就像一个格格不入的倔强的偏执狂,你说文人气质也好,匠人情怀也罢,但他就是那么一件件道具、一处处细节反复推敲。
对他来说。
得过自己的这一关,才是真正对得起自己 " 以此为生 " 的本事。
我是以此为生呐,当然不能太过清高
不过,我总是不违背几个大原则
好像不粗制滥造等等
至于好不好那是另一回事
不过,可不能违背原则
所以,也难怪徐克会说——
很多东西我们没有法子做到
并非是技术问题
是一个精神上的问题
缺的不是技术。
而是缺少死磕出一部好电影的精神和坚持。
03
时不我待
但可惜的是。
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,逆潮流而动,哪怕是领先于这个时代的人,都不会被世人肯定。
画家尚可以绘画,作家尚可以写作,但电影呢,却是一场耗资巨大的创作,为了钱,天才也得低头。
于是《侠女》被删减了 21 分钟上映时,胡金铨也得默默承受。
于是为了生计,他也不得不拍那部口碑很差的喜剧片,《终生大事》。
于是,最后一部《画皮之之阴阳法王》里,后半段你几乎看不出胡金铨的影子。
但即便如此,在有限的空间里,他依然没有放弃艺术上的追求。
用现在的话来说,他一直在玩一些很新的东西。
画面动与静的对比。
空间内与外的交错。
光线明与暗的彰显。
通过烟雾产生丁达尔效应,达到浅及深的颜色层次对比。
通过竹林的 " 隔断 ",产生了 " 瘦、露、透 " 的特点。
或是,镜头外的隐喻——
又或是,人物行进中与景别呈现出水墨画般的融合——
甚至用负片的方式,体现打斗场面的血腥、残忍——
处处是好。
可我们还是知道的太晚了。
就像胡金铨的一生。
从高官子弟,到流落香港,从打工糊口,到成为导演,从卖座导演,到无人投资,几十年的时光沉浮,临到最后,终于找到投资,准备开拍一生的梦想《华工血泪史》时,却又因为第二次心脏病手术失败,去世。
在去世时,卡里的钱不过一千来块。
拿到手微薄的退休金,也都变成了他家里的藏书。
Sir 想起《侠女》里,那一句 " 天下之大,我已无处容身 " 的台词,这是否也已经述尽了自己半生坎坷?
无人得知。
有记者问他,《侠女》里的到底什么是 " 侠 "?
胡金铨解释到," 我的电影并不是指为正义而战的女人。她是个被追杀的女人,是个被通缉的女人。徐枫演的侠女不是站在政府那边的,她是逃亡的犯人。"
胡金铨的 " 侠 ",并没有徐克那般大开大合,有着 " 沧海一声笑 " 的那种随意与豁达,反而是面对命运有种无处安放的仓惶与不安。
他将 " 侠之大义 " 落在了 " 人 " 的身上。
侠,不是救世巨星,不是大口喝酒吃肉的豪气冲天。
而是,有泪,有血的人。
△ 《新龙门客栈》这一滴泪才真的将邱莫言的角色立住
说一个《侠女》的结尾吧。
在杨之云(徐枫 饰)与石门樵(白鹰 饰)合力打败东厂的追兵时,胡金铨给了这个结尾一个大远景。
没有打倒坏人后的英雄高光。
而是在荒无人烟的山坡里,两个宛如蝼蚁一般的小人,爬上山找到逃生之路。
石门樵还中途摔了一跤,倒了下去,又慢慢再爬起来。
若是说这些人是 " 侠 ",倒不如说,这都是 " 人 "。
从 " 人生 " 里参悟了 " 侠 " 之道,才是真实。
没错,现在人人都说 " 侠客已死 "。
就连武侠片,都已经很难再上院线,而几乎变成流媒体专属了。
但我们看武侠片真的是因为那些上天入地的武功吗?
更多的。
是因为在那些侠客身上,我们能看到理想中的,更好的 " 人 "。
他们也有各自不同的缺点。
但同时,他们更有我们期盼的那些品质:从骨子里就奉行着快意恩仇锄强扶弱的原则,追寻一种绝对的正义。
而这,也是我们现实中急缺的。
同样。
我们现在聊胡金铨,真的只是在赞叹一个天才吗?
更多的,是因为他的那份对电影的认真,对艺术的执着在当下华语影坛已经极度稀缺了。
没有人会再为一件没有人知道的衣服查阅大量的古籍。
更没有人会在周遭朋友一个个投身商业大潮,赚得盆满钵满的时候,依旧在坚持,要 " 让电影成为独立的艺术 "。
先行者或许可以被时代误解。
但他留下的精神,不该被这么快遗弃。
本文图片来自网络
编辑助理:小田不让切
标签:
- 加快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 启动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试点很必要
- “双减”后如何在满足学生多样需求方面做“加法”?
- 处于生理活跃期且心理发展不成熟 高校开设公共卫生必修课很必要
- 价格低于相应蔬菜零售价 西安投放约1万吨政府储备蔬菜
- 深受年轻消费群体所青睐 国潮风商品成为年货新选择
知识
- 他把银行卡卖给骗子,“黑吃黑”“截胡”十万元
- “老司机”4S店试驾豪车 结果油门当刹车撞了
- 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.34万个
- 发动巡河志愿者2万余名 “用心护好每一条河”
- 假客服的套路:伪装成大平台客服,层层布局引人上钩
人物
- 浙江两轮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无新增本土阳性感染者
- 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发生4.1级地震 震源深度18千米
- 抵返哈尔滨人员须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
- 浙大紫金港校区已解封 有7337人有序离开该校区
- 2021年广东省第七届风筝锦标赛落幕
- 黑龙江讷河市启动全员核酸检测 目前讷河市全员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
- 【同心粤港澳 携手大湾区】南头古城,搭建深港澳三地文化创意活动交流平台
- 重庆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推进至全市26个区县
- 四川省第二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:立案审查调查省级政法机关干警58人
- 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部门“云签约”长江大保护倡议书
- 古老长城重焕新生机
- 藏不住了!你同事里有许多“武林高手”……
- 浙江杭州2例无症状感染者系感染德尔塔变异株
- 喜马拉雅的深情和誓言
- 浪漫之城打造山海城一体新地标
- 让老年人更适应数字生活
- 内蒙古通辽市新增1例本土确诊病例、1例无症状感染者
- 徐州无新增确诊病例 核酸检测55515人结果均为阴性
- 甘肃培树“农家巧娘”增技能:返乡创业掌勺又“掌柜”
-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一地调整为中风险地区
- 上海本轮疫情涉及闭环管理的医疗机构全面恢复门急诊
- 青年学生成艾滋病感染高发人群 “社会疫苗”如何打?
- 内蒙古满洲里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例 当地开展第二轮大规模核酸检测
- 江西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 上饶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
- 中老铁路上会四国语言的列车长:用心维护中老友谊的桥梁
- 海南首次发现有环志的世界极危鸟种勺嘴鹬
- 一场“网络劝生者”和“网络劝死者”的战役
- 内蒙古通辽新增本土确诊和无症状感染者各1例 轨迹公布
- 江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原总经理姚庆艳接受审查调查
- 宁夏45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均已治愈出院
-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发现2名初筛阳性人员
- 生活在闹钟里的丈夫:自己迟一秒,渐冻症妻子就会多一分疼
- 辽宁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零新增
- 11月28日16-24时,内蒙古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例
- 奥密克戎毒株为何“需要关注”?现有防疫工具还有效吗?
- 黑龙江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例
- 这辈子一定要去趟这个公园 在这里“有种爱叫放手”
- 那年今日 | 一张漫画涨知识之11月29日
- 寒潮预警!我国中东部迎大范围降温 黑龙江等地降幅可达12℃
- 冷空气继续影响我国中东部 华北黄淮等地有雾和霾天气